無論「矯正」還是「導正」
在你不了解訓練個體前
貿然的用你認定的標準
來幫會員調整回「正位」
很可能增加結構失衡的風險
儘管訓練能改變許多現況
身為訓練者,我們並非治療專家
面臨結構破壞、退化、失能的個體
並非訓練者應該介入
「失衡」要注意,也不能不處理
處置的策略並非「拉回歪斜結構」
而是訓練個體找出「現有狀態下」
最有效且安全的 #發力策略
最安全的發力策略
必須從結構堆疊的效度開始
別想單純的用肌肉力量來解決歪斜的問題
#別想用前鋸肌來處理翼狀肩胛
因為前鋸肌衰弱只是翼狀肩胛的因素之一
要處理功能失調,不能只看單點
必須從整體狀態來評估
是!單一肌肉衰弱的確會產生功能失衡
但補強單一肌肉絕對無法改變現況
你要改變的,多半不是力量的問題
而是肌群間發力的 #時間差 與 #順序性
既然這兩點對功能導正、失衡改善很重要
那麼訓練時的質量(神經肌肉控制)
要遠遠大於你做幾次、幾組
#你不需把肌肉練得很有力來解決失衡
#只需讓肌肉在對的時序上做工
#信念功能教育學院
#玩人體